形成性考核方案
基礎醫學院形成性考核方案
基礎醫學院以理論教學及實驗教學為依托,針對各醫學基礎課程的特點,有的放矢的進行考核體系的改革,各門課程考試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如下:
一、指導思想
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,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;突出以考核綜合素質為主旨;針對各學科特點靈活采取各種考核方式,考核形式主要以平時考核(出勤、課前提問、課堂討論、小測驗等)、實驗考核(實驗報告、實驗操作機能、實驗態度等)、理論考核(期中考試、期末考試等)。根據實際教學情況,在多門課程、多個軌道實行形成性考核。
二、具體實施辦法
【一】生理學(本、??疲?span>
1.課堂學習(占總成績20%)
指按照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對學生進行的必要集中指導、集中授課等。上課教師可根據到課情況和課堂學習情況給予成績評定。
2.專題討論(占總成績10%)
上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參加、發言、發言提綱記錄等情況評定成績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二】系統解剖學(醫學檢驗技術(病理檢驗技術)本科,護理???,藥學???,康復??疲?span>
1.實驗成績(占總成績20%)
實驗成績包含實驗態度、實踐表現、實驗考試成績三方面。1)實驗態度考核的基本形式有出勤情況、行為規范、職業素質和實驗預習,占實驗成績10%;2)實踐表現的評價內容包括教學互動、實驗技能、團隊意識和單元測試 4 個方面,占實驗成績10%;3)實驗考試成績,各專業均進行2次實驗考試,運動系統,和內臟結構,占最終實驗成績80%。
2.課堂成績
課堂成績包括了隨堂測驗、課前提問、課后作業三種形式。成績給分教師可按照測驗、提問及作業次數靈活調整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三】系統解剖學(護理學本科,精神醫學本科,醫學影像學本科,康復治療學本科)
實驗成績(占總成績20%):由2次實驗考試成績組成,每次各10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20%)+期中理論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50%)。
【四】機能實驗學(本科)
1.平時成績(占總成績10%)
學生遲到、早退超過3次,無故曠課1次,不允許參加考試,成績記為不及格。學生不值日、值日不認真或不聽從實驗室人員管理等行為,記錄為違記并根據情節,予以處理。
2.實驗報告 (占總成績30%)
任課教師負責批改所授班級學生的實驗報告。采取5分制,取13次總分作為最終實驗報告分值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40%)+實驗考核成績(60%)
【五】病理學(本、??疲?span>
1.平時成績(占總成績20%)
1)出勤:滿勤10分,除病假外或不可抗拒事假外,遲到1次扣1分,曠課1次扣2分,期末減掉累計的扣分為最后得分。
2)期中考核:滿分10分,考核學生前半部分知識掌握程度,以閉卷形成進行考核,最后成績折合成10分。
2.實踐成績(占總成績20%)
1)實驗作業:實驗課堂作業滿分為10分,期末將實驗作業實際得分的平均分作為最后得分。
2)大體標本考試:期末考試,隔人一座,觀看10個大體標本照片,并寫出每個病理標本的正確名稱,全部正確的滿分為10分,每個病理標本名稱完全正確的得1分、不完全正確扣0.5分、完全錯誤的扣1分,最后核算得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4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60%)。
【六】藥理學(本科)
1.課堂出勤(占總成績15%)
授課期間根據學生是否遲到,早退,曠課等情況進行給分。
2.課堂表現(占總成績15%)
結合學生課堂上學習態度是否積極,有沒有認真參與討論,回答問題等具體情況教師給出評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七】藥理學(??疲?span>
1.課堂出勤(占總成績10%)
授課期間根據學生是否遲到,早退,曠課等情況進行給分。
2.課堂表現(占總成績10%)
結合學生課堂上學習態度是否積極,有沒有認真參與討論,回答問題等具體情況教師給出評分。
3.實驗報告(占總成績10%)
任課教師根據所授班級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給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八】組織學與胚胎學(本、??疲?span>
1.實驗作業(占總成績30%)
教師按各專業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并考核,教師依據學生完成實驗作業質量進行成績評定。作業按2學時記一次成績,每次10分,最后折合成30分。
2.實驗課堂考評
考查學生實驗課出勤及表現等;對操作出現錯誤的學生給予指導,再次出現同類錯誤實施扣分規定,在30分的實驗成績中每次扣1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九】病理生理學(本科)
1.考勤記錄與有效課堂提問(占總成績10%)
1)考勤記錄:授課期間未出現遲到,早退,曠課等情況的學生給予滿分5分,出現以上任一情況者扣一分。
2)課堂上或課間針對當堂課內容設計簡短、有深度能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問學生,保證問題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及引發學生共鳴,共計5分。
2.病例分析(占總成績10%)
結合教學內容,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,結合實際病例解決具體問題。
3.隨堂測試(占總成績10%)
根據課程階段性學習測評需要而設計的測試,上課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質量評定成績,需注意測試不宜過于頻繁,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十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(??疲?span>
1.平時成績(占總成績10%)
出勤:滿勤10分,除病假外或不可抗拒事假外,遲到1次扣1分,曠課1次扣2分,期末減掉累計的扣分為最后得分。
2.實踐成績(占總成績20%)
1)實驗作業:實驗課堂作業滿分為10分,期末將實驗作業實際得分的平均分作為最后得分。
2)大體標本考試:期末考試,隔人一座,觀看10個大體標本照片,并寫出每個病理標本的正確名稱,全部正確的滿分為10分,每個病理標本名稱完全正確的得1分、不完全正確扣0.5分、完全錯誤的扣1分,最后核算得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十一】醫學遺傳學(本科)
1.出勤、課堂表現(占總成績10%)
根據學生課堂出勤情況,包括無特殊原因遲到,早退,曠課中任何一種情況出現扣1分,未出現者滿分。結合學生課堂上學習態度是否積極,有沒有認真參與討論等具體情況教師給出評分。
2.課后作業(占總成績20%)
根據課程階段性學習測評需要而設計的綜合性作業,上課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作業質量評定成績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十二】醫學細胞生物學(本科)
1.課堂成績(占總成績10%)
上課教師可根據課堂出勤、課堂紀律、課堂提問、小組討論情況等給予成績評定。
2.實驗成績:(占總成績20%)
根據學生實驗課出勤、課堂表現、實驗報告的形式進行評分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
【十三】人體解剖生理學(本科)
1.課堂學習(占總成績20%)
指按照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對學生進行的必要集中指導、集中授課等。上課教師可根據到課情況和課堂學習情況給予成績評定。
2.專題討論(占總成績10%)
上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參加、發言、發言提綱記錄等情況評定成績。
最終成績核定:結業成績=形成性考核成績(30%)+期末理論考核成績(70%)。